国内企业要理性看待涨价 |
来源: 发布日期:2016-06-07 人气:602 |
民营润滑油企业应理性看待“涨不涨价”。大企业、大品牌抗价格波动的能力比较强,这些企业拥有足够的资源支撑,品牌优势明显,有充足的利润空间和雄厚的资金实力,能够抵御涨价带来的风险和市场的压力,而较小的润滑油企业的抗涨能力有限,在市场上缺乏定价话语权,涨价对行业缺乏影响力,如果单方面跟风涨价,可能会失去原有的消费者。巩巍强调:“从某种意义上说,涨价更像是大企业之间的角力。大企业借助资本和品牌的力量,在市场大洗牌阶段,借机扩张,这个时候,小企业只能伺机行事,谋求生存。”
行业资深专家张晨辉提醒,国内民营润滑油企业要保持清醒、冷静头脑,面对此番涨价潮,不要盲目跟风。应该对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及价格变动趋势有充分而准确的认识,明确自身品牌的价格定位,避免与同类产品打价格战。在跟随提价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产品性能、包装与品牌影响力等因素与竞争对手的产品价位拉开档次。
业内专家认为,越是市场波动期,练好内功越是重要。通过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品质,以产品的差异化赢得竞争优势,以内部结构的优化和资源的更合理整合,平衡外部成本的损耗,转型升级,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才是涨价潮背后制胜市场的王道。
我国润滑油行业需迈入品牌时代。品牌方面,一些具有优势的主机厂品牌、民营品牌日益成熟和壮大,逐渐成为某些领域或地方性的强势品牌,也成为2015年润滑油市场的亮点,如主机厂品牌玉柴、特种油品牌卡松等。业内人士指出,市场方面,中国润滑油从来就不缺少牌子,但缺少真正的品牌。各大厂商不断加强自身品牌建设,常规产品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外资品牌方面,由于消费者的品牌消费理念、以及维修保养期限制等因素,外资品牌在汽机油市场的比重相对2015年还将增加。产品方面,我国的高端润滑油市场还是被强势外资品牌占领,国产品牌正逐渐由中端向中高端迈进。 |
首页 | 关于我们 | 产品中心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4 合肥新牛贸易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潜山路320号新华国际广场B座12A08 电话:0551-65556655 传真:0551-65555939 技术支持:拓野网络 皖ICP备14006108号 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168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