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进入大企业角力时代:跟风涨价还是静修内功? |
来源: 发布日期:2016-06-03 人气:429 |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作为保证汽车发动机正常运转的“黄金血脉”——润滑油的需求量也逐年递增。卓创资讯油品类分析师巩巍表示:“作为世界第二大润滑油消费国,中国润滑油市场庞大的需求群体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外资润滑油品牌的青睐。”
不过,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5年1~11月,国内润滑油生产量累计为532.8万吨,比上年同期降低了3.2%。中石化长城润滑油营销总监徐建认为:“2015年中国润滑油市场需求量比生产量降幅更大,全年需求量约为510万吨,同比2014年降幅超过10个百分点。”据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市场知名的品牌在2015年的销量都呈现下滑态势。然而,全球最大的润滑油生产和供应商壳牌润滑油却在近期上调了销售价格,引发了市场的涨价“跟风”。业内人士认为,涨价只是应对原材料价格上升的压力,国内企业并不应当跟风,要理性看待涨价做好自身定位。
国内润滑油企业很快做出了回应。近期,长城润滑油发函表示,随着锂系列润滑脂产品的主要原材料氢氧化锂价格出现跨越式暴涨,在公司前期库存原料已全部使用完毕的情况下,公司在今年1~4月份独自承担着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压力,6月份起,上调润滑脂锂系列部分产品的销售价格,且公司将持续调整其他产品价格。
其实,早在3月1日美孚润滑油宣布中国地区产品价格上调时,便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反响。作为全球最大的润滑油生产和供应商,壳牌润滑油的这则涨价通知在中国市场引起更强烈的反响,中国经济L型走势下,润滑油行业面临大洗牌格局。此番壳牌、长城、康普顿宣布价格调整,无疑强化了市场对于其他品牌润滑油也将进一步涨价的预期。
业内人士指出,“影响润滑油涨价的因素,主要由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因素导致价格的浮动。”从内部因素讲,主要是生产成本、经营成本等成本费用方面的摊高导致了涨价潮;而外部环境则由于原料、运输、税费及竞争对手的价格变动导致了产品价格上浮。随着一线品牌润滑油产品相继的上调价格,国内润滑油市场涨价潮已经到来。 |
首页 | 关于我们 | 产品中心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4 合肥新牛贸易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潜山路320号新华国际广场B座12A08 电话:0551-65556655 传真:0551-65555939 技术支持:拓野网络 皖ICP备14006108号 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1680号 |